“愿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山东女教师宓泽用生命捍卫的坚持与信仰。
8月15日,山东淄博多家媒体发布了一则令人泪目的报道,90后山东淄博女孩、支教老师宓泽因车祸不幸离世,年轻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了大凉山。
“明年就回。”也成为了宓泽与家人永远的遗憾。
01理想主义者照进现实
2017年,26岁正在一家企业做文员的宓泽偶然间听到同事的支教经历,看到了照片中大山中孩子那明亮、充满渴望的眼神,一粒名为理想的种子在宓泽心里种下。
展开剩余95%之后的几天里,宓泽一直无法忘却那一双双干净明亮又对外界充满渴望和期盼的眼神。
于是这位生活幸福,工作稳定的姑娘,决定放弃了自己现有的一切,前往大凉山支教。
对于小女儿的想法,宓泽的父母并没有反对。
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宓泽的父母却十分的开明,对于儿女的想法一向是十分的支持,于是宓泽的父母并没有反对。
就这样宓泽奔赴了大凉山,开始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有句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满怀希望与干劲的宓泽刚到大凉山不久,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尽管早已做好了准备,但大凉山的贫穷还是出乎了宓泽的意料,在这里,宓泽的日常的生活都成为了问题。
为此,前期的宓泽也曾向父母打电话哭诉抱怨,自己不会生活,买菜还要爬山,吃个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听到一直娇生惯养的小女儿在那边过得如此辛苦,宓泽的父母也心疼坏了。
为此,宓泽的母亲便劝说女儿,让她不必硬撑,实在坚持不住就回家吧。
但宓泽却拒绝了母亲的提议,她说:
“放心吧,我早晚都能学会。”
“放心吧,我早晚都能学会。”
女儿的坚持也让宓泽的母亲有些意外。
但他们想着,最多也就一年。
可没有想到,宓泽却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02奔向远方,向着信仰出发
当第一年寒假来临时,宓泽回到了家,她的变化让家人都感到惊讶。
只见原本还有些娇气,在家里一向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宓泽,这次回到家后,变得格外的勤快,什么家务活都抢着干,家里的一日三餐也都是她在忙活。
除此以外,宓泽姐姐的一双儿女也是宓泽在全权照顾,给孩子们辅导作业、陪他们玩耍,给他们准备衣服、文具......一些宓泽姐姐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宓泽却早已想到并已经早早地准备好。
这副判若两人的样子,也让宓泽父母、姐姐感到吃惊。
对此,宓泽笑呵呵地说道:
“这都是带山里的孩子练出来的。”
“这都是带山里的孩子练出来的。”
寒假结束后,宓泽并没有贪恋山外的繁华,而是再次背起行囊,奔赴属于自己的理想。
在她的坚持下,一个又一个山区里的孩子命运得到改变。
由于长时间的思想封闭,很多大凉山的家长便认为读书无用,在他们看来,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早地在家干活来的有用。
于是一个又一个本该坐在课堂上读书的孩子,辍学在家干农活。
大凉山的男孩子尚且如此,大凉山的女孩更别提。
在她们所能接触到的小世界里,一直被人灌输着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根本没有用,迟早都是要嫁人的。
宓泽的开学第一课便面对着这样的天崩开局。
偌大的教室,空空荡荡,老一辈闭塞而又固执的教育理想更是宛如横隔在牛郎与织女间的天河,将宓泽与学生们遥遥隔开。
但是面对这样的天崩开局,宓泽并没有放弃。
即使一次又一次的被拒之门外,依旧不恼不怒毫不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四次.......
第四次被拒之门外时,恰逢暴雨,宓泽很快便被淋到浑身湿透,但对面人家依旧没有开门的打算,换成其他人或许早已受不了这样的冷漠,或崩溃或放弃。
但是宓泽却选择蹲在了屋檐下,隔着木门,给躲在门后的孩子讲述山外的故事。
在宓泽的坚持下,历时3个月,17个辍学的孩子重新走进了课堂。
然而属于宓泽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等到正式上课时,宓泽才发现这些孩子们的基础薄弱得可怕。
明明是上五年级的孩子,结果读课文时简单的一句话不认识的字竟然超过一半。
这也让宓泽意识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能让这些孩子们打好基础,放学后的宓泽开始埋头做教案,结合班上的整体情况,调整学习进度,改变学习模式。
课堂上的宓泽是个好老师,课后的宓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知心大姐姐”。
她带着孩子们玩耍,给他们讲述山外的故事。
在她的面前,他们不是需要早早承担“家务”是“家”的小大人,而是一群需要被关心、被呵护的孩子。
每次从家里回来时,宓泽总是鼓鼓囊囊地背上一大包东西。
但那一大包东西里,却很少有属于她的东西,大多都是她为学生们准备的,里面有从书店里精挑细选的课外书,也有字典与辅导材料,还有从药店里购买的冻疮膏、退烧药。
母亲心疼女儿,特意给女儿买的营养品,也被宓泽偷偷退掉,转头用这些钱换成了孩子们需要的文具。
除此以外,宓泽还会时不时地给母亲打电话请教厨艺,她想让孩子们尝尝大山以外的美食。
在这样的真心换真心中,原本早熟的孩子们,在宓泽的面前重新有了天真的笑颜。
转眼,一年之期已过。
到了宓泽约定好要回家的日子。
但宓泽却有太多太多的放不下、舍不得。
在她的教学日记中,曾经写道:
“那时的我好像泪点格外低,原本回学校途中碰到山体滑坡,困在路上近四十个小时都不会哭的我,会在学生做错事情被惩罚时偷偷背过身哭,或者在聊起离开的话题时不禁落泪……”
“那时的我好像泪点格外低,原本回学校途中碰到山体滑坡,困在路上近四十个小时都不会哭的我,会在学生做错事情被惩罚时偷偷背过身哭,或者在聊起离开的话题时不禁落泪……”
这份放心不下的牵挂,让宓泽选择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8年。
03突如其来的噩耗,芳魂远逝
期间,宓泽的家里人不止一次地催促她赶紧回家。
毕竟眼看同龄人都已经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而自己的女儿终身大事还迟迟没有个着落。
这也让一向开明,很少干预孩子决定的宓泽爸妈难免着急了起来。
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热心地想要给宓泽介绍对象。
但每一次,宓泽总是口头上答应的好好的,转头又踏上了回山的路程。
今年春节,拗不过父母和姐姐的“唠叨”再加上父亲出心脏病时自己未能在身边尽孝的愧疚,一向固执的宓泽总算松口,答应送走这批孩子就回家。
家里人也都十分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却不想,这一天竟成为宓泽和父母永远的遗憾。
一向信守诺言的宓泽“失约”了。
2025年5月,宓泽一家人突然接到公益助学协会的负责人打来的电话。
对方说,宓泽发生了严重的车祸,当噩耗传来时,宓泽的父母和姐姐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耳朵,顾不得震惊悲痛,他们连夜赶往大凉山。
但前往大凉山的道路却比想象中的还要漫长,经历过乘坐飞机,又几经转乘后,5月24日凌晨2点,宓泽的父母总算达达了达峨曲古乡。
陪同的人告诉宓泽家里人,宓泽的小摩托是村里最忙碌的交通工具。有时她会带着学生赶往山下就医,有时给孩子们购买文具,而且她还负责教学点的生活物资采购工作。
此次宓泽出车祸,就是如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准备去镇上给孩子们取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六一礼物。
却不想,这条她走过上千次的路会成为她的不归路。
大凉山山路
当宓泽的遗物曝光后,铁石心肠的人都忍不住泪目。
只见宓泽的遗物里有一双运动鞋,那双运动鞋并不是什么牌子货,相反它很普通,网上几十块钱就能买上一双。
可就是这一双普通的运动鞋,却被它的主人,反反复复地补了五次。
虽然对自己极为的吝啬。
但是宓泽对学生们却始终一如既往地大方。
在她的遗物中,有记载着“有西烫伤需要复诊”的病例本,也有未完成的清单:带着孩子们看西昌的火把节、学唱《玉盘》、给吉觉依夫补数学.......
一字一句,没有任何私心,全是一腔令人自惭形秽的赤诚。
对于无法在身前尽孝的父母,宓泽也是牵挂在心。
为了弥补不能承欢膝下的遗憾,宓泽用自己的工资给父母分批置办了空调、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
但其实宓泽的支教期间每月的补贴并不多,更多是花曾经工作积攒的老本,但即使如此,宓泽依旧甘之如饴。
可就是这样一个至纯至孝的女孩,没有半点私心,全是他人的就这样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这怎么不让人遗憾难过。
04永远的怀念,星星的种子
宓泽死后,合觉莫村整个村都是灯火通明,没有一家熄灯早睡,他们要以当地的最高仪式宋宓泽最后一程。
或许过往的认知,让他们在教育观念和眼界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落后和封闭,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从来没有任何的界限。
你对我好,我对你好。
宓泽的所作所为也被这些淳朴又固执的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除了全村为宓泽守夜守灵,在当地的殡仪馆,宓泽的告别仪式上,四面八方的人纷纷赶来,他们全都是宓泽的学生和家长们。
那天,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汽车、摩托车将原本就狭窄的围堵的水泄不通,为了交通安全当地部门不得不实行交通管制,每一个人的眼里都盛满了真切的难过,孩子们更是泣不成声。
也正是在那一刻,宓泽的家人们第一次了解了女儿/妹妹一直以来的坚持。
除了这些学生和家长外,宓泽生前的支教团队的小伙伴们也给了宓泽很大的震撼。
在得知宓泽去世后,这些远在上海、北京、天津、黑龙江、甚至俄罗斯.......的小伙伴,从天南海北各个地方赶了过来,只为送她最后一程。
虽然他们与宓泽长得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在他们的身上,宓泽的季节恍惚看到了自己妹妹的身影。
他们骨子里拥有着同样的东西。
宓泽离世后,无论是宓泽的家人还是宓泽的学生,似乎谁也都无法接受宓泽的离世。
据知情人爆料说,孩子们还总是在课间垫着脚望着山路,说您去取礼物了,很快就回来了吗,他们数着日历等六一。
却不知,六一早已过去。
曾经那个把糖果塞进他们手心里,告诉他们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真心希望他们能走出大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的人,早已留在了过去。
但令人欣慰的是,宓泽曾撒在凉山里的光,正顺着孩子们的眼睛,一点点地亮起来。
现在,宓泽带着的那批学生,已经有好几个考上了他们当地最好的学校州民中。
学生的家长们也因为宓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观念。
终有一天,他们会如宓泽所愿的那样,走出大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无论最后,他们是否会重新回到凉山,但这份火种必将会传递给越来越多的凉山孩子。
7月2日,似乎终于接受自己最爱的老师离去的事实,这些由宓泽一手浇灌、培育的花朵,每一个都够宓泽写了一封信。
连同这二十封信的还有宓泽无缘看到的写有毕业班全部学生签名的纪念条幅,只可惜,这个纪念条幅,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名字,它们被一同送到了宓泽家里人的手中,也成为了宓泽家人最大的安慰和骄傲。
结语
8月15日,随着越来越多的官方媒体报道,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宓泽这个名字,知道了这个为了理想不断奋斗的90后姑娘。
在她之前,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理想主义终究会被现实主义打败。
但她却让人看到理想主义者的坚持和至高的浪漫。
她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照亮了大凉山的天空,为大凉山的教育事业留下了火种。
参考文献
闪电新闻,微纪录|说好“只去一年”的淄博姑娘宓泽 把青春永远定格在
闪电新闻,微纪录|说好“只去一年”的淄博姑娘宓泽 把青春永远定格在
上观新闻,那个总说“明年就回”的90后支教老师走了
上观新闻,那个总说“明年就回”的90后支教老师走了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那个总说“明年就回”的姑娘,永远留在了热爱的土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那个总说“明年就回”的姑娘,永远留在了热爱的土地
发布于:贵州省下一篇:没有了
- 2025-10-12山东女教师魂断大凉山,遗物仅一双旧鞋,未了清单看哭网友
- 2025-08-19多地推进森林“四库”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 2025-07-07可控核聚变概念下跌0.77%,8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5000万元
- 2025-06-25恒生港股通ETF: 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增加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旗下部分基金申购赎回代办券商的公告
- 2025-05-24长春高新:4月30日获融资买入2437.12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4.83%
